谭天伟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,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”获得者,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,“973”项目首席科学家。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项目、86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4项,部委级项目 10项;累计发表SCI论文200多篇,EI论文230多篇。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,省部级一等奖5项,二等奖5项。长期从事生物化工、生物医药及工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
科研项目:
工业生物过程物质/能量流协同作用机制(二期) 2015年 973计划
辅因子对基因转录表达和代谢流调控的作用机制 201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
工业生物过程物质/能量流协同作用机制 2013年 973计划
生物化工关键科学问题--分子识别和相互作用调控机制及生物超分子构建 2015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
代表性著作:
1. 分子印迹技术和应用
2. 生物分离技术
3. 生物化学工程
苏海佳,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(2015),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(2010年),北京市科技新星(2003年)。
主要研究有机生物质材料的高值转化和新型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,通过开发新的化学、生物方法,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,实现有机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利用。重点研究环境生物技术、生物能源和环境生物材料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、国家863项目、国家973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。
“基于超分子识别的新型生物分离技术及应用”,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(第一获奖人,2012)
“新型分子印迹超分子构建及其分子识别能力的研究”,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(第二获奖人,2010)
秦培勇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北京市科技新星。主要从事生物化工和膜分离研究。200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,师从陈翠仙教授,获工学博士学位。2005年7月至今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师。200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,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赴美Texas Tech. University博士后。作为负责人,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863、973、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工作。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,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省部级奖多项;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,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。2017年在Wiley VCH出版社出版专著“Separation of Butanol, Acetone and Ethanol”,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专著“膜分离”(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图书);在Green Chemistry (IF=9.405)、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(IF=7.015)、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(IF=8.355)、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(IF= 5.452)、Bioresource Technology(IF=6.669)、Desalination(IF=6.035)、Langmuir(IF=3.683)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,SCI论文收录70余篇。
陈必强,博士,教授,长期从事工业酶催化剂的生产与改造、多酶催化体系构建以及生物催化合成化学品工艺开发的研究,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并完成多个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工作。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、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、863计划子课题1项,企业横向课题2项。近年发表SCI论文20多篇,申请专利11项(已授权6项,包括国际专利1项)。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(第二完成人),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、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(第三完成人)。2011获年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“青年优秀论文奖”。2010年获教育部“10000个科学难题”突出贡献奖。担任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: Enzymatic、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国际刊物的审稿人。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,201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。
曹辉,博士,副教授。主要从事聚天冬氨酸合成和改性的研究。2009年6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,后留校任教。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了多个以聚天冬氨酸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。①973项目“工业生物过程高效转化与系统集成的科学基础研究”子课题“工业生物过程物质/能量流协同作用机制”②“973”项目“工业生物技术的过程科学基础研究”子课题“生物/化学方法级联设计与调控”;③“863”项目“千吨级聚天冬氨酸合成关键技术”;④十五攻关项目“工业水处理用绿色药剂聚天冬氨酸(PASP)中试开发及应用研究”;对聚天冬氨酸的合成与衍生化方法有深入的研究,发表聚天冬氨酸相关文章13篇,其中SCI收录7篇,申请和授权专利7项,并以聚天冬氨酸的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。
梁浩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领域:纳米生物催化、纳米药物纳米增效、天然活性成分高效分离与产品开发。获奖及荣誉:2014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技术发明奖)二等奖、2014年度第十三届北京化工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、2014年度北京化工大学板书设计比赛“二等奖”、2013年第七届“挑战杯”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(指导教师)、2012年度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(CAIA奖)” 一等奖、2011年度“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”一等奖、2010年度“北京市科学技术奖”三等奖。科研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面上)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、企业横向项目。